阅读完大内所有的道家典籍之后,周山便是整理藏书,破译古本残本。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仅凭周山一人的话,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周山便是让赵煦下令,命令翰林院,内阁诸多饱学之士,辅助周山一同整理藏书,汇编成册。
考察金石上古之文,备术天人之道。
这一次的浩大的藏书汇编工作,超过了太平御览。
并且,这一次编纂工作由周山主持成为主编,展现出了浩如渊海的学识,震惊了诸多的学士,大学士,甚至被当时的大儒认为,周山的学识,已经是胜过了当世所有的学士了,不仅博通古今,更是拥有了超越时代的学识。
以前,周山虽然是大宋国师,但只是一外虚名而已,虽然有着赵煦的信任,但是一些官员根本不将这个周山放在眼里。
但是现在有着这编纂的名声在,周山一下子便是得到了诸多大儒学士的认可,若是周山不是因为太年轻了,而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者的话,那么凭借着这份名声,百官必定会推荐周山和朝为相。
但由于周山已经是国师了,而且年纪又这么轻,若是入朝为相,那权势就太大了,在朝为至少可以屹立五六十年而不倒。
到时候,那门人弟子将遍布整个朝堂。
这是一个巨大隐患。
不过周山虽然没有入朝为相,但是随着他所编纂的经典从大内流传出去,他的名声却是瞬间传遍了整个汴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Edge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longtimebook.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