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七七被按在椅子上后,无奈地笑笑:“阮婶,你们不用这般客气,我又不是什么外人。”
阮东叶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殷七七看了看店铺周围,问:“我没来的这段时间,生意如何?”
“刚开张的三天生意很好,但现在一天最多也就赚个三两左右。”阮东叶沮丧的说。
殷七七疑惑问:“是你做得不好吃吗?大家的新鲜劲这么快就过了?”
阮东叶摇头,“我们就在大堂中烫菜调味,其他的同行装客人上门来吃,在等的时候将烫菜的法子看去,第四天就自己的店铺做这个。现在城西有三家,城南有两家,城北也有三家。今天,隔咱们一条街也有个店铺做这个。七七,或许当初咱们不该将厨房搬到大堂来。”
麻辣烫做法简单,确实很容易被学去。
“掌柜的,你别沮丧,虽然现在封安府开了好几家的麻辣烫,但就数你家的最好吃,我在城东的,还专门来你这边吃。”一个客人道。
阮东叶感激地对他说了些谢谢。
“二姐夫,酒香不怕巷子深,咱们做得好吃。不过,这么多人都做这个,就算做得没咱们家好,可有人想吃,不想走这么远就会选择在近的吃,还是会分走些客人。”
殷七七垂眉深思,想着该如何解决眼前的法子,转头看向刚才的那位客人,问:“这位大哥,我们家的麻辣烫味道如何?”
“味道好是好,但不够辣。我非常喜欢吃辣,可你家的不够辣,每次我都得找老板要两个生辣椒。”客人摇摇头,咬了一口生辣椒。
殷七七将辣椒酱拿出来,那位客人还在等着,殷七七将辣椒酱加了点进麻辣烫里,客人嫌这样不够味,夹着菜沾着辣椒酱来尝。
“又香又辣!好吃!掌柜的,你要是每次都给这个辣椒酱,我天天来你这吃!”客人好爽地说道。
其他人见状也都纷纷要上来尝尝味道。
辣椒酱又香又辣,吃过的人都说好。
当然,一碗辣椒酱要能留住客人也难,必须得多做点。
殷七七领着阮东叶进厨房,看看他的的刀功如何。
阮东叶之前是个读书人,就这段时间才开始碰菜刀的,刀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让他做硬菜是不可能的。
殷七七看到放在一旁的鸡蛋,灵机一动,“我们加多个鸡蛋饼吧,我教你做。”
阮东叶应好。
殷七七拿来两个鸡蛋打开放进碗里,加盐打匀,再加入面粉。添水至浓稠度适中后再放入葱花搅拌。
往锅里放少许的油,将面糊倒进去之后,慢慢地转动锅底,在大火下,很快一个鸡蛋饼就做好。
“你尝尝,这个要是能抹上刚才的辣椒酱应该会很好吃。”殷七七道。
阮东叶颌首,拿起鸡蛋饼尝了一口。
鸡蛋饼很香,好吃得不行。
阮东叶称赞:“七七,你真的很厉害,就这么点材料,你都能将这饼做的这么好吃,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饼。”
“你要是多做个鸡蛋饼的话,麻辣烫那边怕是要请个人来烫菜,鸡蛋饼的话,就你自己来做,别人不知道法子,就不会那么快学去。等鸡蛋饼被人学去,我再教你做其他的。”
阮东叶连忙点头应好。
殷七七让阮东叶来做鸡蛋饼。
阮东叶虽然没怎么做过菜,但好歹是个读书人,一点即通,除了第一个饼煎比较糊之后,第二个饼就已经有模有样。
煎的饼拿出去给还在的客人们尝尝。
第一次吃到鸡蛋饼的客人们都纷纷称赞好吃,还说他们买这个一定来捧场,喜欢吃辣的那位客人还在,他拿着鸡蛋饼沾辣椒酱吃,没一会就将分的鸡蛋饼吃完。
鸡蛋饼算是小小的解了下围,殷七七又煎了几个鸡蛋饼,拿给宋闻卿吃。
去的时候,宋闻卿已经取了身上的银针。
老掌柜也在,殷七七分了块鸡蛋饼给老掌柜吃。
“宋夫人,你这饼是在哪买的,真好吃!”
“在阮家食府,离这就两条街,不过今天没有买,老掌柜想吃的话,明天可以去看看。”殷七七为阮东叶打了个广告,老掌柜听了就说好,等明天让小学徒去那边看看。
殷七七让宋闻卿尝尝鸡蛋饼,咬了口,嗓音冷静问:“你做的?”
“是啊。”殷七七得意地扬唇,“二姐夫说封安府里开了好多店铺都在做麻辣烫,生意一下被抢走好多,我就教他做了这个,好吃吗?”
“好吃,五天没吃你做的饭菜,很想念。”
殷七七眼睛一下亮了起来,这话的意思不就是在说拴住了他的胃吗?
嘿嘿得意地笑了起出声,殷七七道:“我做的肯定好吃,所以,你以后少点离开我身边,离了我你就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饭菜了。”
“嗯。”他淡漠地应道。
就这么一个字,却是给了殷七七一个约定。
回家后,宋闻卿又要去捣鼓窑子,忙着烧砖,殷七七担心他的腿又会疲劳过度而好得慢,就强制不许他去做。
宋闻卿是个性子犟的人,说要做就是要去做。
殷七七劝不了,就去帮忙烧青砖。
宋闻卿不让,她非要。
两人你不让我不退的,最后只好烧砖的烧砖,帮忙的帮忙。
忙了一天,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大风刮得林中树叶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瓢泼大雨降临在这片深林中。
烧砖的工作不得不耽误下来。
下雨天,没什么好去外面忙的,殷七七就在家里做点糕点,腌点咸菜。
做完就陪孩子。
宋闻卿在找来一些纸张和小木块,烫了个房子的小模型。
在封安府老工匠的手下做了几天工,宋闻卿偷学到了不少东西,殷七七见他在烫房子的模型,也额外给了些意见。
等房子烫出个全样,宋林玉等人看着,觉得这房子不错,又觉得盖不起来。
其主要一点,还是房子太过现代化,他们没见过,还有三层,这样建起来是真的难。
但不管谁都觉得这不可能建起来,宋闻卿还是做得很认真。
雨下了一天就停。
第二天,宋闻卿继续去采泥和泥烧砖。
殷七七也去帮忙,那么大的一个家,就靠宋闻卿一个人弄也不知道要弄到什么时候。
烧砖的窑子建在河的另一边。
洞外的那条河不大也不宽,刚好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