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上私塾已经有一个月左右,殷俊虽性格比较自立和坚强,可第一次离开殷母这么久,难免会惦记殷母。看见殷母到来,眼眶蓄满泪水,掩饰激动的心情,问道:“娘,二姐,二姐夫,三姐,你们怎么来了?”
“你二姐来小灵镇办事,我们就一起出来,正要回去,你二姐说来看看你。”殷母道。
殷俊看向殷七七,眼睛泛着崇拜和感激的亮光,就是因为二姐,他才能在私塾读书,只要私塾读书就定会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殷母告诉过他,以后真出人头地了,不要忘记感谢殷七七。
殷七七将食盒替给殷俊,“这里都是些吃的,我们来得有点晚,你都吃完才来,这你就留到晚上吃,可以的话,让私塾里厨房的大厨给你热下,味道可能没刚做出来的好,但等我们都有空,我就亲自下厨给你做好吃的。”
“谢谢二姐。”殷俊接过食盒,闻到里面的香味,刚吃饱的肚子又有些饿了。
私塾里的钟声响了几声,就快要上课,殷俊不好与众人闲聊,只好不舍分别回私塾上课。
上课时,他将食盒放在旁边,食盒里散发的香味诱得课堂上的人都无法好好念书。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殷俊打开食盒,发现第一层的菜旁边放着一个钱袋子。
钱袋子里放着十五两碎银,里面还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娟秀的字体写着——注意点,别乱花。
不用想,都知道是谁给的碎银。
殷俊想无奈笑着摇了摇头,心想,他家二姐是真的有钱,给他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这么多银子,就不怕他乱花吗?毕竟小孩子没多少的制止力。
还好,殷俊自幼吃的苦多,明白勤俭节约,至于这银子要怎么花,他自有分寸。
回到殷家后,殷七七和宋闻卿就要回家。
这趟出来,不是回娘家来,主要是为了还银子给师爷,拿回借据。
这事一办完,就得回家。
毕竟宋闻卿还惦记着要盖的房子。
离开事,殷七七给了五十两给殷母。
殷母一见这么多银子,连忙推迟不要。
殷七七道:“娘,我今天卖菜谱给飘香楼掌柜赚了二百两。”
听到这么多银子,殷母惊愕地张了张嘴,但随后很快就找回理智,道:“这赚得再多也是你的,七七,你要是没出嫁,这银子给我,我会收下,可你嫁到宋家,这银子就不是你,是宋家的了。”
“娘,就是闻卿让我给你的,我才敢拿来给你的。他说,家里太破破烂烂,不知道到什么时候,风一大就会被吹倒,所以他希望你能拿着这些银子盖个砖瓦房。这样,以后我和闻卿出来也能有房间睡,不用大家挤在一个房间里。”
“……七七,是我们拖累你了。”殷母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宋闻卿和殷七七这次这么急着回去,原来是因为没地方睡。
“娘,你别说什么拖累不拖累的,你过得好,我和闻卿心里也就放着。这些银子,你就拿去,买块地,盖个房子。要是有多,拿去买两亩地也好,咱们有地自己种米粮吃,就再也不怕饿肚子,你要是做不过来,就去找三叔他们,你帮他们做,也让他们帮你做下,如果不好意思的话,就花些银子请他们帮忙。”殷七七道。
什么都让她说了,殷母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收下殷七七的银子,说房子定会盖起来,等他们下次来,也好有个能休息的地方。
殷七七闻言,放心地和宋闻卿回家。
第二天,殷母就找村长,买了块地。
地本来想离李三叔家远点,但李三婶吃了殷七七一顿饭,对殷家是一点芥蒂都没有,让殷母盖在隔壁,两人就这样做了邻居。
殷母买地盖房子,地还是在李三叔家隔壁,村子里的长舌妇纷纷说是李三叔给的银子盖的,有的人还笑是李三婶大方,看着自家男人给钱给外人盖房子,还盖自己家隔壁。
李三婶这次没被那些风言风语,迷了眼睛,带着殷云娘去和那些人吵了一场,还告诉他们,殷母盖房子的银子都是殷七七给的。
吵着吵着,就将殷七七买了两座山的事,还有三文钱一斤收购她家的红薯,及飘香酒楼的掌柜见到殷七七时的态度的事全给捅出来。
众人听到殷七七现在变得这么厉害,都哑口无言。
但众人对殷七七夫家的二姐夫愿意三文钱一近收购他们家的红薯表示怀疑,可当看见李三叔赶着驴车出门,两天后赶着空的驴车回来,村子里的人都纷纷相信殷七七嫁的夫君是真的有钱。
给娘家盖房子,谁家的夫婿会这么大方?
殷母这次盖房子也怕殷七七来会住得不舒心,房子还往大点去盖,几个是房子中,将最大阳光最好的房子留给殷七七他们来的时候住。
村子里的人见殷母盖了个又大又漂亮的砖瓦房,嘴碎的风向就又转了,纷纷说张家都看走眼,这么好的一个夫婿白白给了别人。
几天后,黄梨花出嫁,黄家也已经搬空,黄婶子邀请他们去小灵镇里喝喜酒。
黄梨花嫁的是个酒铺的小儿子,酒铺的生意不错,大儿子还在封安府开了酒铺,虽说不富,可也算还行。
当了这么多年的邻居,黄婶子请,他们自然也给面子去了。
就剩要盖房子的宋闻卿和谢青石在家里,继续捣鼓房子。
黄家一走,山里一下子就舒服许多,殷七七说话声音都敢放开声音说。
以前黄婶子在的时候,殷七七怕一个不小心说的话被黄婶听见,让她听到后就添油加醋地说出去,那就麻烦了。
殷七七也常邀请谢家的人一起吃晚饭,谢家人一开始还有点拘谨,殷七七就提议,各家都拿出米和菜来,这样就不用拘谨。
谢婶子听到这个提议后,就答应。
殷七七手艺好,给他们做那么多好吃的,出点米油菜也不多,出的甚至是他们平时烧菜的一半多点,换谁都乐意。
殷七七也没忘记让阮东叶收购红薯的事,让宋林玉传了句话后,阮东叶回话,告诉殷七七红薯他一定会收,再贵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