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闻卿道:“外婆回来时跟我说了,会听你的话,以后不再和你争吵,若有下次天打雷劈。”
“这话说得好像我没事去骂她似的,那次不是她先挑起的事端!”殷七七不服气地说。
宋闻卿伸手将她揽入怀中,安慰道:“不管这其中谁撩起来的是非,只要她不再与你争吵,这就是件好事。萧蘅阳有派人去清水村里盯着三叔一家人,外婆要是留在那,那些人找上她,她定会将我们的行踪说出去,到那时候我们不得不搬走。”
“将她带回来,虽有些便宜她,可张家报应我们都有眼看,能善就别恶,否则终有一天我们也会遭报应。你也就忍忍,别去想那么多。”
殷七七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希望她这次真的能好点,别再动不动就骂人,更别在孩子面前说什么不好的事,我可不希望一宝他们最后会变成大伯那样的人。”
“不会的,不是有你在嘛。”宋闻卿柔声道。
殷七七怀着孩子的时候总遇到不少麻烦,可每次都有宋闻卿在一旁护着她也安心不少。
怀孕时有胎教这个说法,指不定就怀孕时宋闻卿给的安全感太多,才会随之也传给孩子。这样,孩子不安哭闹时,宋闻卿一来,孩子有安全感便不再哭闹。
发现这个问题,殷七七低头看向孩子。
“你该不会是因为你爹一直在保护你,所以才这么喜欢你爹?”
“……唔唔”
宋一安黑溜溜的眼睛盯着她看,哼叫的两声也不知道是不是回应。
“夫人,该给孩子喂奶了。”邱柳抱着哇哇大哭的宋一念过来。
殷七七让李三婶帮忙抱下孩子,再抱着宋一念进房间喂奶,等她出来,李三婶问:“七七,你这生的还是龙凤胎?”
提起宋一念,殷七七看着他的眼里都是散不开的温柔,“是大哥大嫂的孩子。”
“他们的孩子,怎么放你这边养了?”李三婶不解问。
高招菊的死,对于殷七七来说是一件伤心的事,可也是个该放下的过去,她将高招菊与宋林玉的离世事情说出来。
李三婶听完,很快露出尴尬,“七七,抱歉,我不知道他们已经不在……”
“我有快一年的时间没出去,三婶你不知道也正常,不知者无罪。”
李三婶点了点头。
天色又快黑了。
等其他几人都洗完澡,换了身干净的衣服,都坐到客厅里。
殷七七看向李三叔的两个孩子——虎子与燕子。
燕子比殷俊小两岁,虎子则是和柳安康家的小儿子柳逐阳同岁。
虎子见到殷七七的目光看向他,开心地咧出两行大白牙,“七七姐姐,我们在你这里住,你会不会嫌弃我们?”
“当然不会嫌弃,你们来我这里住我开心还来不及,这里人少,多些人好热闹。”这句话是真心的,她一向就喜欢人多,人多起来,热热闹闹的多好。
殷七七看向李三叔和李三婶,道:“三叔三婶,你们就先在这里住着,阮家的房子快盖完,等盖完之后,就给你们也盖个房子,让你们一家住得安心些。”
“七七,这怎么好意思,房子我们自己来盖就好了。”李三叔道,可这话说完,他就有些后悔,他一个赶驴车的,哪会盖什么房子。
殷七七道:“三叔,你们是相公邀请进来的,至少这住的地方我们会帮你解决,你要是真觉得不好意思的话,盖房子的时候和相公他们一起盖就行了。”
“这……这好。”李三叔有些不自在地说着。
有快一年的时间没见,李三叔觉得殷七七比起以前更好看些,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殷七七待他们还是这么好。
他们无亲无故的,在他们困难的时候也没帮多少,反而是在殷七七生活好起来才帮的。
殷七七给他们的,根本就还不了,承了这么多的恩,让李三叔很是不自然起来。
“虎子和燕子有念书吗?”殷七七问。
“我不喜欢念书!”没等李三叔回答,虎子就先道,“念书太累,先生老是让我们回家写这个背那个的,要是没写完或者没背好,先生就会拿戒尺打人,那戒尺打在手上可疼了。”
这里的孩子都很喜欢念书,不用逼着,每天都到时间就乖乖去念书,连催都不用催。
听到虎子不喜欢念书,殷七七如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愣了下。
随即心想,孩子不喜欢念书很正常。
“你这个小子,还好意思说!”李三叔一个爆栗敲在虎子的头上,对殷七七道:“七七,让你们见笑了,这小子不认真念书,老是让先生罚,我们见给束脩这孩子也念不了书,就让他帮忙去田里干活。燕子是个女娃,我们也没想过让她念什么书,就让她在家里帮你三婶做事。”
“三叔,等明天开始,让虎子和燕子跟着俊儿他们一起跟柳先生念书好不?”殷七七问。
“七七,我们家经历那场地动后,就一直靠孩子他爹赶驴车换点银子,可也没多少银子,让虎子念书倒是可以,可是燕子一个女孩子家……”李三婶的话没说完,但意思说得很明白,就是承担不起两个孩子念书的银子。
殷七七笑道:“三婶,我们这里的孩子跟柳先生念书是不用交任何东西,我们都住在深山中,大家也没什么地方赚银子,都是自给自足,所以,只要吃得饱就行。”
“不用交束脩?!”李三婶惊道。
殷七七点头,“我们这里,孩子都是跟着柳先生念书识字,男孩女孩都一样,男的就跟着相公去忙田里的事,或者烧砖瓦,盖房子。女人就在家里打扫卫生,烧饭做点女红什么的。三叔三婶,你们来到这里也不用跟我们客气什么,也跟着一样就行,咱们这里田地多,鸡鸭牛都有养,就算没肉吃还可以去打猎,不必愁什么。所以,你们就安心地让虎子和燕子跟着柳先生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