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信来看了眼外面玩得开心的两父子,犹豫了会,“闻卿,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聊吧。”
好不容易找到机会立功后,大将军对他赞赏有加,有一次部署问过他的意见后,他给的意见让大军全胜。
那会大将军很高兴,他也很高兴。
心想,继续这样帮大将军的忙,或许有一天他也能成为大将军。
殊不知,大将军始终没提拔过他,他一直都只是大将军身边的无名小卒,后面有看不顺眼他的人,告诉他真相才知道,他之前立下的功劳都让大将军捞去。
之后,更是听到大将军的话,明白他没有人脉,而这个将军也并非是什么好人,继续待下去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选择离开。
这是宋闻卿活到现在,最为气愤的事,这辈子,他都绝对不会原谅那个抢夺他所有功劳的大将军。
可现在,谢信来对他说,这是件幸事。
若不然立下这么多功劳,被召到朝廷去,就是死路一条。
“闻卿,现在该知道的,你都知道了,接下来,你打算要做什么?”谢信来问。
宋闻卿看了看宋一安和宋一书,伸手揉了揉他们的小脑袋,“等他们长大吧。现在朝廷安稳,边疆也安定,叛乱军一时半会也闹不出什么风雨,就算想做什么,也不见得能做出什么来。”
“没错,能过些安稳的日子,就过安稳的日子。”谢信来点头道。
没有什么想法,只想将孩子好好养大的他们,没想到的一点是,安稳的日子比他们所想的,还要长。
宋闻卿曾与宋初妤约定过三年时间,可世道安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朝廷曾在安稳之期征收不少兵马,巩固实力,不管是边疆还是叛乱军,什么都做不了,甚至还有被压制住的局势。
这安稳的日子,一眼晃去,竟过了五年之久。
今天,是初春之时。
遍地花开,绿树抽出嫩芽。
宋家院子里,一群孩子不耐烦地坐着。
“娘和小阳真慢!”宋一天不耐烦道,五年时间,宋一天已经十一岁,身子长高了不少,脸上没有五年前的婴儿肉,五官英挺,模样与宋林玉有些相似,也与宋闻卿有三分像,长相英俊的少年,侧头看向宋闻卿,问:“爹,你能不能去催催娘和小阳,让他们快点。”
宋闻卿冷冷地瞥了一眼他,这是在坑爹呢?谁敢去催殷七七和宋一阳那两个小祖宗?
宋一阳是宋闻卿与殷七七的第三个孩子,是个男孩,今年四岁。
本来说好不生的,但既然怀上就将孩子生了下来。
可是,这第三个儿子也不知道像谁,特别的爱美,每天光是挑今天要穿的衣服和靴子就要花上一个时辰的时间。
殷七七与宋闻卿纠正过他这个坏毛病,可这孩子要是没穿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会光着身子,什么都不穿得哭。
怕了怕了。
宋闻卿对那个小祖宗完全没法子,就只能由着他,可这孩子才四岁,家里就专门有个房间放他的衣服,就算他们家里有点银子,也不是像那个孩子这样败的。
“一天哥,我们还是等等吧,小阳要是哭起来,我们明天估计都出不了门。”宋一宝道。
现在的宋一宝已经懂事很多,也能区分出亲爹和义父,明白殷七七和宋闻卿在他的生命中算是什么人,萧奕水本来早就说要接他回去的,但想到能跟着药谷子和鬼谷子他们学习不少的东西,就让他继续在这里留着。
虽然与这里的人没什么血缘关系,但从小一起长大,都当是亲兄弟亲兄妹,倒也没有什么别样的感觉。
“小阳真的好烦!”宋一天恼道,对宋一顺说,“要是一顺和小阳这样,我一定会打一顺一顿!”
无辜躺枪的宋一顺很委屈,“哥,我也没招你惹你,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从小到大,我最爱的就是你了。”
“因为,我发现你最近很不乖,还是咱们家的一念最乖了。”宋一天抱住宋一念蹭啊蹭的。
被抱住的宋一念是这么多孩子中最安静的,被宋一天抱着也不反抗,只是笑笑。
但是,至今为止,宋一念还没开口说过话。
药谷子给他看过好多次,证明这孩子确实没有任何毛病,能说话的,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孩子就是不愿说话,而且,他四岁开始就跟着柳安康开始念书,已经识字。
除非是想说的话,宋一念就会用写在纸上,但更多的时候,他都是用微笑,要不就是点头和摇头来示意。
家里,现在就两个问题儿童,一个就是宋一念,一个是宋一阳,都让殷七七和宋闻卿头疼不已。
小渔村在无风的管理下,房屋变得以前更加地有其实,被山围绕的弹丸之地,现在已经完全成了萧奕水的地盘。
孩子们一下船后,宋一宝对殷七七道:“娘,我们去和无风讨红包,你们在这里等一会。”
轻车熟路的孩子们,都不用殷七七说,自己跑去跟无风要红包,村子里的人见到孩子们来,脸上都露出笑容,也将早就备好的零食给孩子们,等孩子们讨到红包后,他们一行人就前去阮家,不出意外,这次无风带着无清一起跟来。
只要是宋一宝来封安府,无风必定会亲自出门保护,殷七七见怪不怪。
阮小雅在家门口在就等着他们。
远远看到人,就带着四个弟弟妹妹跑过来,“舅舅,舅妈!”
阮小雅带着四个弟弟妹妹跑过来,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阮家这五个孩子,是封安府里长得最好看的孩子,这点是所有人都承认,并非是因为阮家现在是封安府最有钱的人,孩子们穿着好看,而是这个四个孩子的容貌本来就好看!
五个孩子都像宋云兰,而宋云兰又是封安府的第一美人,像她的孩子怎可能差。
殷七七看向跑过来的五个孩子,从怀里掏出红封给他们,“新年快了,小雅,初春初夏初秋初冬,在家有乖乖地听爹娘的话吗?”
“有哦,初春很听话的!”阮初春自豪地应道。
宋一安跑到她的身边,“初春,我最近翻了一种新的花绳,我去翻给你看。”
“好啊。”
两个孩子聊着聊着就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