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姐儿
-知否原著向(笔者没看过剧)
-没啥齐衡情节,主要明兰+下一代
-私设:团哥儿大名-顾士元 圆哥儿大名-顾士景 老三大名-顾士棋 老四大名-顾士念
-ooc归我
-----正文-----
却说顾侯夫妇入蜀后没两年,就到了要给蓉姐儿议亲的时日了。
虽并未随着顾侯一家子入蜀,仍在京中与邵氏娴姐儿母女过活,却早也不是多年前那个粗鲁木讷
不知所谓的乡野女孩。
她听着薛大家的教诲长大,上面的嫡母温善和气,虽不是亲生,却在那日侯府出事她救下团哥儿后便胜似亲生了。就连父亲也因着她的勇气,着实嘉奖了她一会子。
曼娘母子一死一疯的消息传到她耳朵的时候,她正在嘉禧居偏殿受着嫡母亲自上额头药。嫡母上完药后,揽着她的胳膊坐在她身边,叹着气把她亲母嫡亲兄弟的事儿委婉说了。
“无论如何,这事儿总不能瞒着你的。”
嫡母向来都直说,无论是哪一次。
她也记得当时自己只沉默了一会儿,便仰起头,“承蒙母亲挂念。……实则,我早想到这一天了。”不过十二三岁的女孩已经历过许多世情,在学里更是懂了道理,虽有些黯然神伤却仍撑着礼数,摆出副小大人儿的样状。
明兰看了直是又好笑又带些心疼。
“夫人也不必太心疼些个。实则你想想,蓉姐儿没了那个娘,不知道的也不知她是个戏子外室生的了,倒是在议亲上能好上不少。”
常嬷嬷笑着抱着圆哥儿,夸完哥儿乖巧,便也宽慰起明兰。
“这倒也是个道理。如今啊,我自将她当亲生女儿养了,到日后她出嫁时,纵是和侯爷到蜀地了,也得回来给她备嫁的,自不会让人欺辱了去。”
时光飞转,转眼儿顾士蓉已是个将将及笄的大姑娘了。这几年顾侯一家子虽不在京城,只年节祭祀的大时候回来过几次,京城里的人家、府里的下人却都是不敢欺。
一年前的年节里,顾侯回京复命,便代明兰将京城府里的管事权给了蓉姐儿,另命娴姐儿从旁协助。
“你母亲说了,没得长出阁了却不知庶务的,京里侯府人口也不多,纵出了什么差错也不必怕的。”
顾侯和这个女儿并不亲近,却也是喜欢的。
“等过个一年半载将及笄时,你母亲便回京帮你备嫁,不必忧心。”
顾士蓉冲他标准地福了福,扬起的脸儿英气明艳,眉目皆是出众。
“父亲放心,必不负所托,尽力操持好家下的。”
“如此,甚好。”
“常嬷嬷您来了!我正预备着去请您。”
“夫人呵,不必多礼不必多礼。”
明兰带着两个儿子刚回到京里,操持了一场及笄礼,还未走动些人家,常嬷嬷便上门来了。
这几年虽顾侯远走蜀边,常嬷嬷一家子为了孙子的学业却不得离京城的,两边走动得却没少。是以明兰才为常嬷嬷匆匆来访有些惊讶。
“这……却有些话得赶紧给夫人说说的。”常嬷嬷抬眼看了一眼底下陪坐的蓉娴二人,有些难以启齿似的。
“你们先下去吧,预备下明个儿去盛家的程仪。”明兰明了,便吩咐二人下去,一边的丫鬟也多有眼力见,自都退了出去。
“这话,老婆子说来还有些臊,实是我家常年想求娶蓉姐儿呢。”
“呀!这……嬷嬷定是看我回来给她备嫁便才急急过来的吧!还当嬷嬷想我了呢。”
明兰惊讶了片刻,很快笑着接了话头。
“哎!我家常年,夫人是清楚的,前阵子中进士后,也算是有了出头之日。这不,我跟他提了一嘴子夫人回京给蓉姐儿备嫁的事儿,他便忸怩上了。”
“真真没想到呢。年哥儿多沉稳大气个孩子。”明兰笑着,心中倒是对这门亲事大体赞成。
“不是老婆子夸大,他前日冲到后院,来央老婆子求亲,真把我吓了个够呛!”
两人对视着都笑了出声。
笑罢,明兰正色说,“嬷嬷,单看这门亲事,正是极好的。我们两家具是知根知底,年哥儿这般惦念蓉丫头,您也正直宽厚,自小了解的,但毕竟事关众多,我必要问问蓉丫头、理出个头绪,也向侯爷传个信子。”
“您稍等个几日,我必快快回复您,不叫咱们年哥儿着急。”
“那便多谢夫人了!”
“蓉儿,你来。”明兰把自己带回京城将入宫为太子侍读的大儿子、二儿子打发了,便唤陪侍隔壁的蓉姐儿进屋。
看着蓉姐儿多年不见却愈发英气大气的脸上浮现出难得的羞意,她不由笑了,“嬷嬷的话,听着了?”
“…嗯”持家一年下来,顾士蓉身上那小时的怯意早被说一不二的端庄取代,“女儿的婚事,权凭母亲安排。”
"哈哈"明兰揽着她,笑着看这个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女孩儿,“一场婚事是否合适,长辈考虑的多是家世门第、门风是否清正等等,而你要想的,只是夫婿人选可否满意。”
“你和常年几乎算得上青梅竹马了,彼此也了解,母亲只问你,可愿意嫁给他?”
“我…年哥哥待我……很好……”说罢,蓉姐儿这般大气的姑娘也堪堪羞红了整张脸。
明兰看着女孩儿眼里的期待,心里也是微松,“好,母亲这就给你父亲写信。”
几年过去,团哥儿已经长成了个半大小子,端的是气派沉稳,唯独在亲人面前才会流露出一线孩子气。他自幼最喜欢和姐姐顽,这次听父亲的话和母亲、弟弟一块儿回京城便是有能见到姐姐的缘故。
“娘~姐姐要嫁人了?”等蓉姐儿走后,等在内书房的两个小子蹬蹬蹬地进了屋,急急问道。连素来寡言的圆哥儿也瞪着他滴流圆的大眼睛关切地看向他们娘亲。
“是呀,姐姐大了,自是要嫁人的。”明兰笑着把两个儿子拉到近处,答道。
“那……那若是姐夫对姐姐不好怎么办?”团哥儿气鼓鼓地揣测着,一旁的圆哥儿却看了看母亲和哥哥,安安静静地坐在炕边了。
“如果那样,我们团哥儿圆哥儿给不给姐姐撑腰?”明兰眼珠子转转,笑着问他们。
“当然!谁敢欺我宁远侯府的大小姐!”团哥儿正是爱与姐姐顽的时候,自然满心志气要摆出幅宁远侯世子的气场了。
“那~既如此,团哥儿和圆哥儿留在京里的替爹爹和娘亲照顾姐姐,给她撑腰,可好?”
“啊!娘要把我们俩留在京里自个儿住?”
“也不算自个儿住,”明兰笑笑,摸了摸团哥儿圆滚滚的小脑袋,再捏捏圆哥儿粉妆玉琢般的脸蛋儿,安慰道,“等过两天宗人府明了团哥儿的世子身份,你们俩就得进宫与皇子侍读了,娘自然要回蜀地陪你们爹爹,但京里不提你们大婶子和两位姐姐,还有大姨母、大舅母会时时照看着你们的。”
她眼珠子一转,轻笑道,“我可和你们大舅舅说好了,哪个要是不听话,可便宜行事直接拎到盛府去听训的。”
俩孩子虽与长柏接触不多,却也被大舅舅的威名吓得直点头说听话的。
“这般安排,看来你真是待那姑娘极好的。”海氏、柳氏听了明兰的话,均是笑着点头,“四弟妹,别在那站着,妯娌们聊天儿,你也过来呀。” 新嫁娘——沈家姑娘看着两位嫂嫂和侯府姑奶奶闲聊,正有些不知所措地陪侍在门口子,明兰见了也笑着望她,“当初在侯府初见时候还是个小小的姑娘家呢,现在都已经和长栋成婚了,真不错。”
“多谢姑奶奶牵线了…”秀巧被温柔和煦的笑容照着,也放开心神,“如今和四爷正是好呢。”
“哈哈哈,嗨,多少年过去了,栋哥儿都有媳妇了。”
“正是呢,我们全哥儿都将将开始探问起婚事了。”海氏笑着说,“夫婿叫我回京正是筹谋此事,正好儿你家蓉丫头也算定下来了,你闲了也帮忙问问。”
“全哥儿娶妻那可得是文官那边儿的世家大族吧,长子嫡孙的”明兰点点头,也笑着向柳氏道,“估计啊,最后大嫂还是得靠着三嫂呢。”
明兰赖在海氏身边,正是如年少未出阁时一样,絮絮问候着远方的祖母与长兄。
“却说,大姐姐家的庄姐儿,是不是也定上婚事了?”柳氏掂起碟子里的葡萄,边吃边说着,“上次来家里,还说没定,不叫我们乱说的。”
“正是呢!大姐姐前日刚合我送信,她家庄姐儿定了那薄家前几年立了功的小公子,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呢。”
海氏揽着明兰笑笑,“门当户对也说不上,承平侯府的二房嫡长女,和薄家还是差一点儿的。我却听说,是薄家本想求娶沈家大姐儿,但沈家姑娘不愿意,被那邹姨娘说得只愿嫁皇家了。完了薄家自然不高兴,又听闻袁二太太贤惠好生养的美名,想来倒不如娶个门户稍低的体贴姑娘,自然就看上了庄姐儿。”
“我回家也听我娘讲了”沈氏腼腆道,“国舅家的大姐儿,听闻张氏太太推荐薄家,就不愿去薄家了。”
“害,张氏太太再如何总不会用这事含糊的,这如今也算是庄姐儿的缘分啊。”
-大概tbc.
-----
感觉自己写古言or古耽同人的水平江河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