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会场,行驶在荒凉的管制区。徐英浩和郑在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就像熟识的
-----正文-----
出了会场,行驶在荒凉的管制区。徐英浩和郑在玹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闲话,就像熟识的友人那样。
其实两人前些日子才又在校友会上再见。
众人面前,二人言笑晏晏,仿佛都各自生活得很好,其实事实也如此。
席间,友人说起超级明星DC千里迢迢来到N市开演唱会,姐姐妹妹疯狂抢票,搞得黄牛漫天、一票难求,他托好多人才弄到几张。
听罢,郑大设计师只微笑叹息:看来无缘得见偶像真容了。
散场时徐英浩留了他电话号码,几日后又打来问他公司地址,当天午休就送来演唱会门票,连座的两张。
二人独处时,郑在玹并不戴礼仪面具,只坦然地笑着接了:“谢谢了。”
徐警官也不多说什么,道工作还忙,便走了。
直至今日,郑在玹才又主动联系他。
演唱会其实没什么好聊的,因为工作繁忙,他们已好多年不听DC,大明星演唱会歌单都换了几番,只有经典老歌能跟着唱一唱。
过去或者回忆这种话题,也不适宜。于是郑在玹干脆选择了问候近况:“你家小朋友最近还好吗?”
徐英浩听了便笑:“什么小朋友,也不过差你三岁。”
车内一时沉默,这回答似乎哪里出了错。
恐怕的确是他又错了。徐英浩想。如果年纪可以代表大小,他们二人相遇时岂不是更年少?可那时都以为自己足够成熟了。
做什么要拿萱萱来比较呢?明明都过去了,很多年。
徐英浩第一次见到郑在玹时,已经大三。
他暑假跟着导师外出实习刚归来,便又引得学校社交圈一阵骚动。头天就有好友约他打球。想着权当放松,徐英浩欣然应允。
徐英浩出身芝加哥,借基因和生长环境之光,自小身高卓越,成年归国后便没遇过比他更高的人。再加上五官立体、样貌出众,走到哪里都是焦点。因此,那天午后,操场旁的观众是平常几倍。
当时,徐英浩正投入一个三分球,四周一片热烈欢呼。
他跟队友一一击掌后回过身,完全是无意中,那个身影走进入了他视线。
是个穿白T和牛仔短裤的男生,正好路过操场附近。
当一阵风吹来,男生因碎发变得凌乱而微微摇了摇头,这恰巧让徐英浩看到了那双眼睛。
那瞳仁是一种徐英浩从未见过的颜色,仿佛由冰雪和夜空共同构筑,而中心则深含着沉静的茶色。是一种冰冷的无机质的美。
时间静止,徐英浩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许是他停顿太久,有人开始往他目光所视的地方望去,很快,人群喧嚣起来。
这让静止魔法的源头也被惊醒——
那双眼睛仿佛突然被赋予了生命般,灵巧地转了两圈,睁大了。它的主人露出个惊讶的表情,嘴唇也不自觉张大,但刚显出个暧昧的圆,便迅速收起。男生利落的一个转身后,逃离了现场。
反而引得不少人冲出去追逐。
真有趣。
这反差。
徐英浩抬起手将额前的发往后梳去,又任它们自由落下,突然笑眯了眼。
他很明了,有趣往往是喜欢的开始。
那天球赛结束,徐英浩在随后的聚会上打听到了郑在玹的全套信息。
毕竟,全世界似乎就只剩下他不知道这位人气学弟。明明他不过离校一段时间。徐英浩不得不感叹社交圈更迭速度。
不过没关系,徐英浩很擅长后来居上。
三天后,郑在玹因为某人刻意安排,难得地遭遇了一个人的午餐时间。
当他正把一口沙拉送进嘴里,徐英浩端着餐盘出现在了他面前。
“嗨~我可以坐在这里吗?”
郑在玹嘴里含着食物,便点点头,用温和的眼光示意他“请坐”。
“我是戏剧社的徐英浩。”一年前。
“嗯?”刚入社不久的郑在玹有些疑惑,随即又想起什么,他微笑起来,脸上浮出个漂亮的酒窝,“大家都爱的Johnny学长。我很喜欢你在《八月的旅客》里扮演的维纳。”说着,他伸出手去,“请多关照。”
徐英浩将手握上去,与他相视一笑。
即使与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共进午餐,郑在玹良好的家教和包容的个性也不会让餐桌冷场。更何况徐英浩同样善于社交。不到十分钟,两人就因为相同的异国童年生活而聊得热络。不到半小时,郑在玹又因徐英浩意外的幽默感而大笑出声。
不到一周,他们便接了第一个吻,有了第一次约会。
不到一个月,徐英浩就发现郑在玹不只有温柔的笑容和多情的眼睛。
紧接着,他们便同居了。
他们类似。经历、思维、兴趣等等,年少时的生活虽不是全部,但已足够让他们的世界生出与别人不同的色彩。
偶尔,他们会在人群中显出一点异样,而他们彼此息息相通。
不过,说起来,同居的决定仍是个意外。
由于郑在玹那时痴迷戏剧表演,他们便常常去设计学院的美术间。那里的长桌上总是堆满画具、未完成的作品和资料,却只在特定的时间热闹。
当其单纯是储物室时,他们就待在那里,配合彼此朗诵诗歌或者练习旁白。
那天也一如往常,郑在玹坐在窄椅上,徐英浩则靠坐在中央的长桌前,面对着他。两人距离很近。
徐英浩正照着一张薄纸上印的文字朗读,文本是郑在玹今日夹在书中带来的。
徐英浩认真时的声音多少有些冷硬,二人之间,总是习惯他先读一遍,郑在玹再重复一遍,用更轻柔、缓慢的调子。
Through drought and famine, natural disasters
My baby has been around for me
Kingdoms have fallen, angels be calling
None of that could ever make me leave
徐英浩用低沉的声音念完这段,略微停顿几秒,才接着念下去:
Every time I look into your eyes I see it
郑在玹在此刻加入,与他合流,共同朗读。
You’re all I need
二人声音逐渐交融、趋同,又在不知不觉间独留郑在玹一人的声音,带着点耐心的、湿漉漉的气息。
This feels like summer
Boy you make me feel so alive
Just be my lover
Boy you’ll lead me to paradise
最后一个音轻飘飘地消散在空气中。
郑在玹从纸张中抬眼,只见徐英浩正居高临下地凝视着他。
四目相对。
下一秒,强壮的身躯猛然伏下,阴影覆盖了周围的光亮。
在那一天的最后,徐英浩用的人生中最温柔的声音问:“宝贝,我们要不要住一起?”
“嗯。”郑在玹笑起来,茶色的眼睛中摇着俏皮的白铃兰,似乎带着计谋得逞的意味。
但是没关系,这样的萱萱也实在让人喜欢。徐英浩不自觉将怀中的人拥得更紧。
同居生活很合拍,大约是由于两人在某些方面一样随性。
他们有时一起回家,兴致来了就顺路去隔壁公园转转,或是先相约去游戏厅玩一圈。
他们有时会突然出现并给对方一个吻,可能是因为某日早晨空气特别清爽或咖啡非常美味,哪怕那时对方正待在洗漱间,下巴上满是泡沫。
在一日日亲密相处中,徐英浩对郑在玹的了解不断加深,仿佛链条齿轮不断转动,嵌合得越来越紧。
那些年,徐英浩挖掘出郑在玹的很多面。
徐英浩发现郑在玹贪凉是很早的一件事。
毕竟整个夏天,郑在玹都是一副凉爽打扮。而后徐英浩说起初见时的惊艳,郑在玹却笑他被一副隐形眼镜欺骗。
原来那日郑在玹有平面拍摄的工作,却不巧遇上影楼大停电。他实在受不了热,挨到工作结束换了衣服就急着回学校,连隐形眼镜也忘记摘,这才造就徐英浩短裤鬼怪的初见印象。而被众人拍下“慌张逃窜的背影”已是郑在玹大脑飞速转动,在瞬间择出的最佳方案。
“还好我反应快欸。”看着郑在玹骄傲的神情,徐英浩实在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笑容,结果是郑在玹也跟着他一起笑了。
发现郑在玹也会紧张则花了一点时间。
假期约会,徐英浩开了车来,载着一大捧玫瑰。
那天是情人节,也是郑在玹的生日。
繁华街上行人来往,熙熙攘攘。
面对徐英浩大大方方、坦坦荡荡的男友服务,郑在玹上车时不知怎么的就碰了头。
“哎哟。”徐英浩叹气一声,赶紧弯下腰将郑在玹抱进怀里,摸摸他的头,笑着问,“没事吧?”像对待小男孩一般。
郑在玹被迫仰头看他,脖子到耳根已经红透。他抬手抵开徐英浩:“快……放开。”
徐英浩迅速给他一个吻,然后松手摊开,表示郑在玹的要求他已做到。
用泛红的眼睛瞪徐英浩一眼,郑在玹护着自己头顶躲进车里,就像鸵鸟将自己的脑袋塞进土中。
徐英浩哈哈一笑,替他关上门。觉得傲娇的萱萱十分可爱。
郑在玹偶尔也会撒娇,发现这一点时他们已同居很久。久到徐英浩有时也会想,这也许是萱萱新开发出来的技能。
有次两人半夜去楼下无人便利店买了冰淇淋吃,回家路上郑在玹便叫道“走不动路了”。
徐英浩也不多说什么,直接跨前一步蹲下身来。
那宽阔的肩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郑在玹面前,等待着他。
这反倒叫他有些迟疑。
“快上来,宝贝。”见身后没动静,徐英浩转头催促他。
等郑在玹靠上去,徐英浩一搂他的大腿,站起身来。
芝加哥怪兽即使承重,上身也只是微微前倾,他步伐迈得稳健,走路依然带着节奏感,仿佛平日一般。
就这样安静了一阵,郑在玹突然凑到徐英浩耳边,偷偷低语:“你的背好暖,就像小时候爸爸一样。”
“嗯。”
郑在玹又道:“我有点心动……你呢?”
徐英浩笑起来,愉悦通过胸腔的振动传给了背上的人。“嗯。”最后,徐英浩再次轻轻应声。
得到满意的回答,郑在玹不自觉抿嘴笑起来,他抱徐英浩更紧些,笑意带出的鼻息喷洒在徐英浩耳边与侧颈。
徐英浩停下脚步,将郑在玹往上搂了一些。无奈地继续前进。
他知道现在的萱萱会笑得多美,却无法看到,多么可惜。
他的萱萱又撑起身子来仰头观天,嘴里哼哼着小调,最后说:“月色真美。”
回想起来,这些日常虽然微小,却都是带着甜意的。
周末早起去了很远但是美味的早餐店,回来路上再买两杯爱的咖啡是甜的。
一起听同一首喜欢的歌是甜的。
望着对方是甜的。
相视一笑是甜的。
哪怕看他故作生气地扭头也是甜的。
这些会让人想起就露出笑容的日常啊,曾经真是多到数不过来。
虽说徐英浩算得上是一直行走在他人瞩目之下,但他反倒不在乎过最普通的生活。
他对生活其实没有太多要求,只是循着自身喜好和人生轨迹自然前进而已。
考虑未来是教导与习惯,关注生活却是本性使然,他喜欢看他人因他而露出笑容。
只是,人面对生活,并非在每一个阶段都能保持余裕。
至少徐英浩没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