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完结感言

热门小说推荐

长……长……长……

-----正文-----

如果是从cp论坛就开始追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有写完结感言的习惯。

我就是这么老派,这么话痨,而且我还要写非常非常非常长。

尽管我认为,我的小说借我而生,就已不再属于我。

但作为我的读者,它的作者,我也是不可能会放弃评论它的权利的,因为我就是一个有各种贪嗔痴的人。只是我并不觉得我的评论会因为我是它的创作者,就更加具有解释力。

它有如子女,自诞生起,便离我而去了。

首先很感谢能够看到这里的读者。

毕竟从我在现实生活中与人进行对话的情况来看,是很少有人可以与我对话到最后的。

所以,相信你一定是走过漫长而孤独的道路,对自我有所坚持,才能在此时此刻与我相遇。

我个人很喜欢一期一遇的概念,觉得很美很浪漫。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小说,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为写作者,他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事情。

好像我必须得对此有所回应。

好吧。

——因为我期待这样浪漫的相遇。

我期待它无数次地发生在我的生命里。

总体来说,这篇文写得很顺,本来就是长篇中途用来打发时间的小甜饼设置,大纲一两天内我就写好了。这种类型的文应该算是我的舒适区,没有太强的剧情,主要是描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变化,也不像《天真有邪》那样,有很多幽微沉重的东西,它相对轻盈。

在写下这篇文时,我的写作能力相较于以前,倒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

只是,我真诚了很多。

最终它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超出了我本身的想象。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在写作时都渴望逃离自己的舒适区,我总是喜欢挑战一些我不擅长的东西,这往往导致写作这件事变得很沉重。

有多沉重呢?

举个例子吧,文中有一段林晏年说粤语的剧情,如果是以前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只靠百度一下就发出来的,并且靠求助读者后再修改。一般来说,我会去询问会说粤语的朋友,这句话该怎么写(这对社厌来说,可真是烦躁);如果我没有粤语片区的朋友,那么我恐怕还得想办法去交一个。

这不是最沉重的部分,最沉重的部分在于你千辛万苦地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但在你最后看着自己捣腾出来的成果时,你仍然只觉得,这写得什么垃圾。

真的……好挫败啊。

我经常因为这种挫败感断更,就是因为觉得自己写得太烂了,不想面对自身的无能。

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写这篇文的时候,我刚好经历完了我人生最重要的阶段。3月1日我提了离职,交接30天,误以为接下来就可以摸鱼的我,兴高采烈地开了一个小坑,还许愿它能在我失业前写完。

这样4月的时候,我刚好可以有完整的闲暇重新梳理《天真有邪》,复更它——是我太天真了啊。

但我不后悔写这篇文,它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少年时写作的那种赤忱的快乐。

轻盈的,旋转的,像随手往风中洒出蒲公英的种子,不问来处,不语归期,流絮而去。

最近也刚好在听罗辑思维的时候,听到了一句话,大意是:

人们常常被各种诱导,想要努力跳出舒适区。但,人能够停留在舒适区,这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自信。

十年前的时候,我可讨厌第一人称的文了。因为我不喜欢代入任何人,我始终偏好和文字持有一定距离感的第三人称。

但是雷点这种东西,只要太太写得好,那就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我有雷点,那多半也只是因为我还没有看到真正写得好的。

在看进了第一人称的文以后,就会发现第一人称的代入感、易读性以及伴随主视角的揭秘感,都会比第三人称更强。

很适合写推理小说,笑。

但,十年前的我哪里会想到自己还会写第一人称的小说呢?

为什么以第一人称写这篇文?

因为我最近才意识到人们,几乎无法想象一个像林晏年这样的人是怎样思考的。即便我已经写过很多类似的文字,做过无数次相近的表达,但也还是不行。

第三人称,是做不到那种浸入感的。

评论里有读者问过我,林晏年和林铃儿是不是来源于我。

当然,肯定,多少会有一部分,因为我也不能凭空写作啊,还没有这么牛逼。

准确来说,他们来源于我所接触到的一切。

我认为——人不是由一个个完整的人格组成的,人是由碎片化的人格特质组成的。

所以我写作人物的方法是,我会先切分我一部分的人格特质,然后从我所遇到的一切人事中,将拥有共‍‎‍‌同‎‌人‍‎‌‌格特质的那些事件和思想,有所取舍地拼接在同一个人物身上,再把这样一个完整人格放到他们所在的成长背景中去培养,不断演化,就像养蛊一样。

我一般把我笔下的人物当作某个平行时空的家伙,我可以想象经由每个不同的分支是如何蔓延出一个人截然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变化的。

譬如一个拥有美貌的人,和一个没有美貌的人,哪怕同样有钱,心理状态也是完全不同一的;而一个拥有美貌的人,家境到底富有还是贫穷,也恐怕有着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

通过这种细分支下的不同衍生,他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也会越来越不同于我。

尽管最开始,他只不过是来源我切分出来的一个人格特质而已。

之前有在评论里回答过,我比我笔下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更复杂。因为他们落于文字上,便被某种程度地给固定住、限定住了。我希望他们会在读者的想象世界里继续延展,但他们毕竟还遵循着一定的框架。而我无时无刻不在继续变化,不在时刻推翻我自己,不在自我毁灭又重塑,因而我永远更加复杂。

但我没说的另一部分是,我又比我笔下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更肤浅。因为他们落于文字上,所以便更加理想化,完美又深情。我之所以写下他们的故事,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将他们更好地从我身上彻底剥离出去,以便我永远都能成为一个没心没肺且肤浅至极的人。

我永远渴求赤子之心,我不想要被复杂所限制,被概念所束缚,我要我永远自由。

我才不想要在现实生活中,被评价为很精明或是很有阅历,我最希望别人告诉我,你真的是一条咸鱼,一个废物,一只慵懒的猫诶。

正如日本女作家茨木则子所说的那样,“对人也好,处事也罢,天真很重要”。

最近在看《你的剧本逊毙了》,第一条建议就是——你要写你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写你真正了解的东西。

我最感兴趣我自己,最了解我自己,所以我选择了这种方法。林晏年来源于我,但当然不是我,他的很多人生经历和特质都是我没有的。

他那么美,又那么有钱,还那么聪明,最后还成功得到了他想要的爱,天哪,他简直人生赢家啊。

他当然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但我也多少与他有些共同之处。

我相信,哪怕再独一无二的人,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我们自己。

写这个故事的第一动因当然是为了吐槽替身文啦,但吐槽这种浅层驱动,最多也就能写个三章,是不足以支撑我动笔写完十几万字的。

它的内核在于,前一段时间,我和我交往了十几年的朋友几近绝交了。

因为我意识到,我们之间最大的问题,是她无法想象我。

她只能以她的视角来猜度我。

无论我曾对她描述过多少次,她都无法知晓我的广阔与复杂。

林铃儿对林晏年的误读,有很多都来源于她对我的误读。

比如林铃儿认为林晏年无法认清想要的爱是虚幻的,比如林铃儿认为林晏年想要的虚幻的爱是绝对的纯粹的忠诚的偏执的爱。

天哪,我真的是一个猫派啊!!!看我笔名!!!彻头彻尾!!!明明我从小到现在跟熟人打招呼开头第一句都多半是喵~对,我完全不觉得这样做很丢脸。

但她已经听不进我的解释,她自有她的世界,她的判定,她的偏狭,而那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撼动的。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有抗争欲的人。

林晏年的家庭背景是我偷懒了,如果他无钱无势的话,故事也不是不能写,但那要写长篇才有说服力了,不然也太真空了。

可我还是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写他身处弱势时的一些心态和反应,我希望这多少可以让人有所借鉴。

他是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所以经常在搞事和危险的边缘反复试探,可以不用像他那么疯狂,但他的行事风格是真实可行的,我只能说我以我个人的经验这样讲。

要是以后有时间有心力有能力的话,可能会写一篇大女主的小说,详细点从底层开始写。

在这里的话,就简单说一个建立自信的小技巧吧。

哪怕你什么都没有,你也可以建立自信。但你什么都没有,那你的自信从哪里来?

自信从狂妄里来。

背后的道理是这样的,文里面也一笔带过。如果你十分讨厌一个人,但你又不想让他察觉,那你就装出你十分喜欢他的样子。他绝对看得出来你是装的,但他至少会想,起码也有三分喜欢吧,不然你也装不了十分。

这就是人性。

一个零分甚至是负分的人,建立自信也是一样的。你的人性也是一样的。

你没有天选之子到可以反抗自己的潜意识。

只要你十分狂妄,等你狂妄久了,你当然也还是知道你的狂妄是假的,但你也难免会觉得,起码有三分自信是真的属于你的。

利用人性,不止是用来作恶,用来行善,甚至是改变自己,都非常有效。

在我各种抗争和试图对他人施加影响这么多年以后,有一天,我很悲哀地发现,其实作用微乎其微。

你声嘶力竭,但没有用。

你会逐渐意识到,抗争,只是一种初级的斗争形式。人们从不缺乏抗争意识,他们不会一无所觉。人们真正缺乏的是,建构。

他们无法想象。

《我的姐姐》上映时我和R去看了,很失望,我们一致认为内容太浅了,开头警察说没有她照片那里就是巅峰了。

电影里姑妈的转变实在是太过突然,太过理想化了,太假了,我不知道是广电审核的锅,还是编剧真的没有生活没有抗争过。

如果她长年抗争过,很容易就会意识到,你身边那些善良的女性,她们往往和女权一样,有时前进,有时倒退,但往往是倒退的。

你和她们展示创伤,她们只会觉得这算什么。你如果被猥亵,她们只会觉得我还被‍‎‌‎‍轮‍‍‎‌奸‍‎‍‌过,你这只不过是猥亵,算什么?你应该跪着感恩我或者别人给你的良好生活才是,不然你哪有资本能如此伤春悲秋。

她们不会触动,她们好像永远没有真正的感情,只有一时的软化和长年的驯化,是如此永恒。

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看看上面我写的这些鬼话,我也觉得自己没被社会毒打过几十年,可真是说不出来这种东西。

其实以前这些东西,我是不想说的。

因为我傲慢,懒得跟人沟通。

以前是不会公开承认我傲慢的。但其实我就是很高傲,以前我装我没有,是因为大家从小就知道,真正傲慢的人不会展示他的傲慢。

但你知道这一点,不代表你就能做到。

其实你就是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你还这么年轻,才二十几岁,就能视万物如云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你做不到。可你还假装你是。

这就跟一个青铜非要装自己是王者一样,一样别扭,一样违和,一样拙劣,一样孱弱。

以前我就是这样。

我自知狼狈,但仍没有想明白这里面的逻辑,既没有看清自己的狂妄、贪婪和幻视,也没有认清自己的浅薄、幼稚和谀媚,一直以来,活得扭扭捏捏。

有一句话,或许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理解,但每一次看,我都会被它震动。

——没有任何道路通往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被社会规训过的我们,几乎不相信自我的力量。

但真实永远最具力量。

当然,真实也有代价,它当然值得有对价。

成长就是明悟——我愿意付出代价。

真正的成长,就是我愿意为我想要的,支付对价,甚至是溢价。

因为我想要,因为它值得。

所有我们想要的事物,都很昂贵。

这是一个太过朴素的道理,而我竟到现在才真正明白。

我一直觉得现在大部分的人都很缺乏野性,颇有些刘慈欣在《三体》里写下的以程心为代表的人类气质倾向了。

但在我看来,如果我有子女,我希望她能永远记住——我们生来就是野兽,无论‎‍‎男‌‌‍‎女‌‍‎。

不过,我亦已深知,无论我多么高声地振臂疾呼,也没有用。

人若没在生死之间走过好几趟,又如何能够真正去看到人世间的太阳呢?

曾经我误以为我想要新生,想要改变,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被困住,总是被人生向下的力不断拉拽,总是过得生不如死。

但我现在明白了。

——没有死,就没有生。

若你还没有够狠下心来杀死过去的自己,那也就不要谈何新生了。

折腾了许多许多年,人才终于懂得了一些过于朴素的道理。

见生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知行合一,做你自己。

在这篇文以前,我的大部分小说,写的都是不‍‎‍‌同‎‌人‍‎‌‌格特质之间的争斗与和解;我的大部分时间,也都花在这种内部长期的自我消耗上。

我很少去描述我内心的自洽、惬意与从容。

因为那些部分,在我看来是已经被解决了的问题,不需要再花费过多精力。

直到我发现在抗争之外,原来建构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

人生是一场想象力游戏。

实在是有太多人对我说过,你这样活着不累吗?

我总是难以用只言片语来解释。

假如一个人根本就想象不了清醒的快乐,也根本看不到所谓自我的力量,又怎么会渴望前往呢?

我所享受的这种智识上的快感,它的成瘾性是绝不会比任何浅薄的快乐更为疲弱的。我无时无刻不希望它在我的生命里一再重复,而不是昙花一现。

而昙花一现,也好过从未有过。

因为,好的东西,谁都会想要的;好的状态,谁都会渴望的。

不需要多余争论,也不需要另外说服。

只要你愿意让对方知道,你能够展示出来,你究竟过得有多好。

命运真的太有趣了,它时常戏剧得令人不可思议。

本来我不想分享下面这段话的,我想私藏它,但人生是太过曼妙的巧合,好似不得不说出来,才能成就它的漂亮。

在我早上写下章300论述永恒悖谬的那一天下午,我和R出去玩。

她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们在徐徐的晚风与绰约的灯光中,我第一次向她倾诉了我人生中的杀意,她一如过去的每一次,很好地承接住了我。

她没有让我失望。

在我已经觉得失望是人生常态的时间里。

她是我这一生唯一真正在乎的人,我并不愿意说我爱她。一是因为爱不能形容我对她的感情,一个改变了你命运的人,你肯定是无法简单地诉之以爱来附加于她的。一是因为我时常觉得我并不爱她,我始终认为爱是要有占有欲的,我对我的一切都有独占欲。但我对她全然没有,一点也没有,甚至我时常希望她远离我,可以在一个我触摸不到的遥远空间里漂亮又精彩并与我全然无关地活着。

我希望她与我无关。

一种美好的寄望。

缘于我不想为她负责。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她能够完全独立地成为她自己,既不要受我影响,也不要被我牵绊。

但这就带来了不可控——我时常不知道她走多远了,还能回看到我吗?

我们在仲夏夜种下种子,其实不知道它是将在明日开花,还是会在今夜腐败。

好在我们终究活在同一片星空下,呼吸同一种命运,我们殊途,但同归。

因而,如此偶然地,我被她完全接纳,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

此时此刻。

足当永远。

我很幸运。

我从未幻想过,从未有所期待,但生命有时候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更加慷慨。

最后,很高兴和所有的读者一起完成了这部作品。

它其实有稍微正经点的文名,叫《月沉星现》。

虽然我经常说想要评论,但其实就算你们评论了我,我也不一定会每个都回复你们……我已经很了解人类就是本质咸鱼这件事了。

不过,有评论的话,我会比较能够脱出自身的视角,避免知识的诅咒,从而更好地回答和创作。

譬如可以通过回应你们在阅读时的一些疑惑,来增添大纲里没有的内容,或者调整故事的表述顺序,以及番外点梗啦。社交互动还是蛮有意思的,我很喜欢观察别人。

正文就这样到此结束啦。

接下来预定要写四个番外,有泥塑番外(这是我个人喜好哈哈哈),有“恶毒女配”点梗的半强制搞凰番外,有分手后姬星现视角的番外(含“熬夜协会会长”集美点的星星反差梗),有“蛋筒刀子”集美点梗的黑化AU向番外。

五月好忙,番外可能真的要缘更了,但我会迅速更完的,许愿许愿,做法做法~

-----

完结的正文TXT链接见微博@没喵也没生~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