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灵
-----正文-----
城市是有记忆的,千百年间一片土地经历过多少事情,都会烙印在这片土地的灵魂中,接受历史的涤荡,却无法磨灭。
古人云:“人杰地灵”。一句话说得太多,就会容易让人忘记它的深意。万物有灵,花草树木山野精怪皆有灵,但很少有人记得,土地也有灵。与话本中的土地公不一样,土地生灵的条件很苛刻,就比如所谓的龙脉。龙脉与城市的地貌、历史、气韵皆有关,从古至今生灵的土地多半都是做过很久都城或者历代繁华的地方。除此之外,就是那些保守生灵涂炭连风都肃杀的古战场,才可能会有土地灵产生。
成锦就是一片土地的灵。不过她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土地灵的存在,不知道灵的能力,也不知道这片土地过往千年历经的沧桑。她只是一个生在成都长在成都的普通姑娘,也是一个天性活泼充满想象力的姑娘。或许灵对她唯一的影响,就是天生热爱这片土地了吧。
成锦从小就听她的父亲说,她的名字不是锦绣前程的锦,而是“锦城”的锦。因为成家祖辈都在天府之国生活了一辈子,所以希望她生来就热爱这片土地,于是便取了“锦官城”的首字为她命名。
成都有许多著名的地方,武侯祠、杜甫草堂、浣花溪……说来也巧,成锦家定居草堂附近,正方便童稚岁月里的成锦跟玩伴在竹林里嬉戏。草堂清幽秀丽的环境和诗圣的熏陶,令她对天府之国的历史心驰神往。
但其实成锦有一个秘密。从小到大,只要她读到关于成都的诗词,脑海里都会出现一些奇怪的场景。有时候是诗人写诗作词的视角,有时候是寻常百姓的视角,有时候是将领谋士的视角,偶尔也有仿佛飘在天空俯瞰大地的第三视角。她总觉得是自己想象力丰富的缘故,但每一个场景都清晰地不似幻梦,化身人物时那些与她毫不相干的情感似要冲破胸膛叫嚣才好。那是想象力赋予不了的真实。
关于这个秘密,成锦从来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
成锦识字以后读懂的第一篇启蒙诗是杜甫的《春夜喜雨》,那是儿时的她第一次经历这种奇怪的白日梦,梦里她化作一颗小草,感受着泠泠春雨,又化作春雨淅淅沥沥抚摸着花草,偏生拼了命也淋不到江中孤舟上的烛火。
懵懵懂懂的她稀奇地跟父母描绘自己的梦,而父母笑着看自己孩子信誓旦旦的模样,全把她的话当做了孩童天真奇趣的幻想,对孩子奇妙的想象力略感骄傲,却并不当真。
后来成锦更加懂事了,就谁也不说了。因为没有人相信她在梦里是真的看到了什么。
但是她把自己的梦都记了下来,一篇篇写在日记本上,时时翻看。
梦里这片土地最早的模样大概是山川广布、草木茂盛、人烟稀少,一个善于养蚕的部落尊一人为王,还有些迁徙、制造青铜器的画面零零散散。那时她只读到《蜀道难》的开头几句,古蜀国的样子并不真切。后来成锦专门去了三星堆,从那些开不了口的青铜器上,读到了许多故事。
至于战国,描述蜀地的诗篇文章成锦没有接触到很多,印象最深的却是《过秦论》里的描述。“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是秦人井井有条地生产生活,“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是好几代帝王四处征伐的场面。这时候内心那股情感大约是欣欣向荣的快乐,而读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隳名城,杀豪杰”、“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等句子,她以俯瞰大地的视角遍览大地,却能感受到胸腔中莫名传来的阵阵悲痛伤怀。
后来她又读到《蜀都赋》。再看到的就不仅是第三视角下作为汉代“五大经济中心”之一的土地繁荣昌盛的景象了,还有些寻常人家的日常生活。更有传说中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相恋的模样。还有三足鼎立的蜀国,有武侯有后主,有《出师表》也有《诫子书》。
随着诗词歌赋的发展,唐宋时期的锦城,在成锦心里时最为清晰的了。有时她能看见蜀道山高林茂飞瀑直下的崎岖,看见草市和交子的产生,看见李白仗剑的身影,看见杜甫眼中的山河。无论是什么角度,成锦知道,这都是这片土地经历过的兴衰。
渐渐地,成都大地不再是偏安一隅难以交通的巴蜀,而是民国新兴的“锦城”,蜀绣蜀锦畅销全国。但在成锦的梦里,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她看到的都是血色。她很少再有以人的视角看四川的时候了,更多是飘在空中,看四起的战乱,看硝烟炮火,看血泪满襟,看川军看百姓,看土地和每一个生命。
然后她亲眼见证了一片灵的消亡。那是六朝古都的南京城,金陵的灵在最后化成了一个女孩子的样子,朝九州大地的同伴流着泪笑,最后缓缓散于大地之间。成锦心里不可控地弥漫着巨大的悲伤,又隐隐夹杂着一股坚定的信念。
她知道,那是自己做了一个千百年间从未有过的决定。她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个灵魂,去努力爱着山河草木,爱着可歌生灵。
后来这个梦就不是很清晰了,但她于历史课堂上听老师讲过朱德,讲过邓小平,讲过川蜀大地上发生过的每一件大事。
成锦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能看见这么多的画面,但她隐隐约约明了很多东西。比如这片土地上的景貌不改而朝代变迁,比如千百年间生命轮回而热爱不减。她总是想,现在的天府之国早已不再有蜀道的天堑之隔,也渐渐成为西部的经济中心,蜀锦等手工业慢慢恢复了生机,热情好客的当地人使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旅游圣地。当今世界,中国更是发展地越来越好,以泱泱华夏的大国之名立于世界之林,有新兴的科技公司,有逐渐改变的生活方式,有能够迅速有力抗争疫情的大国行动,每一个国人都能挺直自己的脊梁,为自己生于中国而感到骄傲。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盗寇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曾经诗圣于川蜀作诗,叹山河飘零叹乱世难安,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担忧热忱溢于言表。
或许历经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锦城的一片赤诚热爱吧。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无论古今如何变幻,今年锦城的春色都来得更早一些,路边的蓝花楹开了,车水马龙和林立高楼给客人带来的都是喜悦而非伤心了。成锦依然像小时候一样,没事了就喜欢去看看杜甫草堂的竹林,去看看浣花溪公园的花草,或者去锦江边的咖啡店和同学闲聊一下午。
虽然成锦还在家上着网课,但她和她的名字一样,深爱着锦城,深爱着中国。她还在为了能够成为一个对这片土地有用的人而努力着。
城市是有记忆的。如果土地真的有灵,那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