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浮白,碗中绯红一片、腥气四溢。
-----正文-----
宋意如形容很有些憔悴,近几日来,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告诉她、向她描绘着沉冤昭雪的未来。
她换上了干净的衣裙,吃的是精米细脍。
恢复意识的时候,所有人都为她高兴,仿佛做成了一件极其伟大的事情。
可是没有人了解她心中的惴惴不安,只是劝她‘宽心’‘节哀’。
夫君死相凄惨,两个儿子都身首异处,所有的悲苦都好像缠上了她一样。
她不知道所谓的真相大白有什么意义,却又忍不住盼着未来有那么一天。
细雨濛濛,地上一片水渍,宋意如呆呆地坐着,双目放空。
“夫人?”有女使凑上来:“赵夫人?”
“啊?”宋意如恍然回过神,有些手足无措:“姑娘。”
女使不敢受这一声称呼,连忙避开:“唐大人想来探望您。”
唐安信进门时宋意如有些局促不安的样子,他还没来得及问话,却见门口打帘进来个人。
正是唐奉澄。
不过几个时辰未见,两人都有些憔悴,看着活似刚从阴曹九泉走了一遭。
“夫人劫后余生,料想日后必定顺遂平安。”唐奉澄冲唐安信点了下头,看向宋意如:“今日冒昧打扰,还是想问问夫人当日的细微之处,还请夫人见谅。”
唐安信和宋意如对立而坐:“夫人见谅。”
人非草木,对他人经历过的痛苦总有或多或少的同情,然而未曾切身经历,总是带有自行的几分想象。
但是有的痛苦连想象一下都是痛彻心扉,又罔论切身经历。
他人之爱憎喜恨,有时候甚至不值一提——痛到最后,却又忍不住道一声“万般皆是命”。
“我……”宋意如攥紧了袖摆,却又猛地松开:“我不知道。”
她这话回的奇怪,还没有人开始问,她却好像已经即见了那段凄风苦雨的历程。
唐安信指尖揉着眉心,过了好一会,才放下:“好姑娘,别怕。”
宋意如木了半晌,最终掩面痛哭。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赵家和宋家比邻而居,虽说赵家洼这种地方穷得很,地里刨食都喂不饱肚子,可是邻里关系很好,互相帮持着,倒也勉强能活下去。
五六岁的赵江还会欺负宋意如,十二岁的赵江已经懂得把好吃的让给她了。
贫苦人家的孩子,没有舞勺之年的概念,也不需要去学堂——洼里连学堂都没有,孩子们甚至没见过书。甚至因为离别处远,连做工的机会都没有,就跟着父母,像模像样地挥锄扬犁。
宋意如舀了半瓢小黍,小心翼翼地捡出几颗大一点的石子丢掉,做上饭后擓了个小竹筐就往田间走。小筐是父亲开春编的,余下的都卖了,只留了最小巧的那一个给她。
田间小麦还有几株带着青,今年天公不作美,但是里正又催的厉害,只好提前割了。
赵江远远地看见宋意如,立马收了镰刀。他衣服放在田埂,专门给尖尖草找了干净的地方放着,还小心地避开了阳光。
小姑娘头发稀疏,自己给自己编了个乱乱的发髻,一笑眉眼就弯。
“你尝尝这个,我专门给你留的。”赵江殷勤地把尖尖草递给她:“甜吧?”
宋意如用力点头:“你赶紧回去忙吧,我也要开始啦!”
镰刀割麦总有些麦穗掉在地上,宋意如细致地一一捡起,放到特别宝贝的小筐里,打算留着晚上煮了吃。
嘴里嚼开的尖尖草带着甜意,像是苦痛之后残余的回甘,疼的她打了个寒颤。
再没有人唤她一声姑娘了,这让她依稀透过遮天蔽地的乌云,短暂地回到了那段勉强称得上无忧无虑的时光。
唐奉澄没带帕子,这会见她哭,很有些手足无措,下意识地就要去摸唐安信的袖袋。
“你帕子呢?”
唐安信颇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道:“晨间被邵安借去了。”
两人面面相觑。
宋意如用袖子胡乱擦了擦泪,嗓子里还带着哽咽:“大人要问什么?”
“令郎是……”唐奉澄犹豫着开口:“被撞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就自觉失言,恨不得把自己塞回去重造。
“是。民妇的儿子去买盐,过路时被……,就没了。”她不知把那段场景想了多少遍,已经有些麻木:“当家的告去了知府那里,知府判了我们无理。”
唐安信插话:“我听说刘清私下找过你们?你们后来又去了大理寺?”
“那位老爷想要给一笔银子,让我们离开。六扇门的差爷说我们已经撤诉了。”
她话音已经有些哽咽,眼泪又流出来,却避开手指,用手腕擦得泪。
“我看户籍上你们只有一名九岁的独子。”唐安信看着她,嗓音放柔:“怎么赵江旁边还有一具婴孩的尸体呢?”
唐安信精神不太好,没吃东西就喝药,喉间卡着想呕吐的感觉。
他知道这话要将这姑娘的伤口尖锐的、血淋淋的掀开,却又不得不去动手。
“我……”宋意如脑中一片空白:“您在,说什么?”
唐奉澄按住唐安信,又重复了一遍。
这姑娘宛如行尸走肉一般,话也断断续续,像是被操控的木偶,一字一字的说着墨酸血痛。
“我们有两个孩子的。”
幺儿甚至没来得及上户籍,就没了。
唐安信听懂了她的未尽之言。
眼下情况复杂,他自己都招架无力,却总想固执的、折磨自己一般,听宋意如道尽了半生。
他看到了月光,却借着月光,看到了月夜下的暗影浮动。高悬的亭台楼阁上,贵人们宴欢享乐;斜斜的打眼一看,月色之下,满是累累白骨。
他在满地白骨中长跪不起,疼的不能自己。
遥遥相对,唐奉澄茫然站立。
大梦浮白,碗中绯红一片、腥气四溢。
-----
今天的略迟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