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想说的话:】
各自安好
-----正文-----
十年光阴如水,悄无声息地流过,带走了青春的棱角,也在每个人的脸上刻下岁月的纹路。2025年的夏天早已成为记忆的碎片,埋在时间的尘埃里,偶尔被风吹起,泛起一丝涟漪。2025年的北京,阳光炽热,高楼间的阴影像刀锋般切割着街道,空气里混着汽车尾气、路边摊的烤串香和夏日柏油路的焦味。李天佑三十岁了,坐在一辆黑色SUV的驾驶座上,车窗半开,热风吹进来,卷起他额前的碎发,带进一丝街头的喧嚣。他穿着件剪裁得体的灰色西装,领带松了半截,袖口微微卷起,露出手腕上一块简约的手表——那是大学毕业时齐凯送他的礼物。
副驾驶上坐着齐凯,他的男友,大学时在辩论社认识的,如今一起走过了八个年头。齐凯比他高半个头,五官硬朗,棱角分明,穿着一件深蓝色衬衫,手里拿着一叠装修图纸,眉头皱得像川字。他翻着图纸,语气里带着点不耐烦:“我说北欧风多好,简洁大气,灰白配色多高级,你非要弄日式,榻榻米睡着硬邦邦的,腰不得疼死?”李天佑哼了一声,手指敲着方向盘,声音有点急:“北欧风全是冷色调,住着像冰窖,日式多温馨啊,木头家具多有质感,咱俩以后得住几十年呢!”齐凯把图纸拍在腿上,反驳道:“温馨?你就是想省钱吧?日式那几块破木头,能撑几年不散架?”
两人你来我往,车厢里的气氛像夏天的热浪,闷得让人喘不过气。街边的行人匆匆走过,有人推着电动车吆喝,有人拎着塑料袋挤公交,喇叭声和叫卖声交织成一片。李天佑揉了揉太阳穴,正要再争几句,余光却扫到街角一个身影——瘦削,穿着件灰扑扑的工装服,背微微佝着,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名片。那身影像一道电流击中他心底,他愣住,脑子里闪过高强那张苍白的脸——那个曾经嚣张的少年,嘴角总挂着坏笑,眼里带着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没多想,推开车门跳下去,鞋底踩在滚烫的地面上,西装被风吹得鼓起来。他喊了声:“高强!”声音在街头回荡,淹没在人群的嘈杂里。他眯着眼四处找,目光扫过卖水果的大妈、骑电动车的快递员,可那身影已经不见,像一滴水融进海。他站在路边,胸口起伏,心跳得像擂鼓,手指攥紧又松开,眼底闪过一丝失落,像丢了什么珍贵的东西。齐凯探出头,皱眉喊:“天佑,你干啥呢?上车啊!”他回头看了眼,低声说:“没事,好像看错了。”他回到车上,手指攥着方向盘,指节发白,眼神却飘向窗外,像在追寻一个再也抓不住的影子。
那个身影确实是高强,可他并不知道李天佑就在几步之外。他站在街角,阳光晒得他额头渗出细汗,工装服的袖口磨得发白,裤腿上沾着干涸的水泥灰。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名片,上面写着“北京宏泰建筑项目部,张经理”,字迹被汗水洇得有点模糊。另一只手拿着一部二手智能手机,屏幕上有几道裂纹,边角被磨得发亮。他拨通号码,低声说:“张经理,我是高强,刚到北京,谢谢您给我这个活儿,我明天就过去干。”电话那头传来粗犷的笑声,带着点烟嗓:“行,小伙子,工地不缺人手,你干得好就留下,别偷懒啊!”他嗯了一声,挂了电话,呼出一口气,抬头看了眼北京的天空。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刺眼的光,像要把人吞没,他眯着眼,眼角的细纹被晒得更深。
高强三十岁了,脸被风吹日晒磨得粗糙,眉骨高耸,眼神比十年前硬朗,像块被打磨过的石头。他从深圳的工地辗转到北京,跟着工友的推荐来这个大项目干活。背上背着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服、一包廉价烟和一个破旧的水壶,包带磨得毛躁,勒在肩上留下一道红印。他蹲在路边,点起一根烟,烟雾缭绕中,他看着街头的人流——西装革履的上班族、拎着菜篮的大妈、骑着共享单车的学生。他吐出一口烟,低声自语:“都过去了……”声音低得像耳语,被风吹散,像在跟谁告别。
这些年,他在工地摸爬滚打,搬过砖,扛过钢筋,睡过桥洞,也住过漏风的工棚。手掌满是老茧,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灰,衣服上总带着股汗味和水泥味。他不爱说话,干完活就蹲在角落抽烟,工友们喊他“闷葫芦”,有人问他哪来的,他只淡淡地说“南方”,没人知道他心里的故事。晚上睡在硬板床上,风从破窗缝钻进来,凉得刺骨。床边放着个铁盒,里面藏着几封泛黄的信——李天佑寄来的,纸边被磨得发毛,他偶尔翻出来看,眼神复杂,像在缅怀,又像在逃避。他没回过家,父母早当他死了,他也不想回去面对那栋冷冰冰的房子。他攥着那张名片,手指用力得发白,眼里闪着一丝微光,像在跟命运说:我一定要好好活着,活得好好的。
同一时间,方载舟带着妻子小雯和三岁半的女儿方小溪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阳光洒下来,照得地面发烫,像个巨大的烤盘。他穿着件黑色T恤,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结实的肌肉,手里抱着小溪。小溪长得像小雯,眼睛大得像黑葡萄,穿着条粉色连衣裙,裙摆被风吹得飘起来。她咯咯笑着,拍着他的肩膀喊:“爸爸,举高高!”他咧嘴一笑,把她举过头顶,笑声在广场上回荡,像一串清脆的铃铛。小雯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相机,笑着按下快门:“舟子,别摔着她,小心点!”她穿着条白色长裙,头发扎成马尾,微风吹过,裙角轻轻晃动,嘴角的小酒窝若隐若现。
方载舟三十一岁了,脸被太阳晒得黝黑,眼角多了几道笑纹,像被岁月刻下的勋章。他修车修了十年,手艺扎实,在小镇开了家小汽修店,店面不大,铁皮屋顶被晒得滚烫,里面摆着几台旧机器和一堆零件。生意不算火爆,但够养家糊口。他和小雯结婚七年,吵过架,也红过脸——有次为给小溪报幼儿园的事,两人争得脸红脖子粗,可第二天他还是默默去交了学费。日子越过越踏实,小雯学会了做他爱吃的辣子鸡,他学会了给她捏肩膀。小溪三岁半,聪明伶俐,喜欢缠着他讲故事,他每次都笨拙地编些“车王大战”的胡话,逗得她咯咯笑,像个小太阳照进他的生活。
这次来北京,是小雯攒了半年钱,说要带孩子看看首都。他攒了点私房钱,买了三张火车票,带着一家人挤上绿皮车,颠簸了十几个小时才到。他站在天安门前,眯着眼看那片红墙,风吹过,卷起他额前的头发,夹杂着广场上人群的喧嚣。他低声说:“这辈子值了。”眼里闪着光,像个满足的男人。拍照时,小溪搂着他的脖子,小雯靠在他肩上,他脑子里闪过高强的脸,想起那句“我的一辈子已经被毁了”,心一沉,抱着小溪的手紧了紧。他低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像是把对兄弟的愧疚埋进心里,低声呢喃:“强哥,你要是能看到我现在这样就好了……”
小雯拍完照,走过来挽住他的胳膊,笑着说:“舟子,回酒店吧,小溪饿了,晚上咱去吃烤鸭。”他点点头,牵着她的手,小溪骑在他肩上,一家三口的身影融进人群,像一幅温暖的画。风吹过,卷起地上的落叶,他回头看了眼天安门,嘴角微微上翘,像在跟过去挥手。
李天佑回到车上,齐凯还在嘀咕装修的事,声音嗡嗡地钻进耳朵,他却没听进去,脑子里全是那个街角的身影。他靠着椅背,手指无意识地摸着手机壳,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光,像一潭水被丢进石子,荡起涟漪又归于平静。晚上回到家,他坐在沙发上,客厅的灯洒下暖黄的光,墙上挂着张他和齐凯的合影——大学毕业那天,两人穿着学士服,笑得像两个傻子。他打开抽屉,翻出一部旧手机,高中时用的,屏幕边角有磕痕,背壳被磨得发白。他开机,翻到相册,里面有张高强的照片,是高二时偷偷拍的,高强靠在操场栏杆上,叼着根草,笑得嚣张又肆意,夕阳洒在他脸上,像镀了一层金。
他盯着那张脸看了半晌,心跳快了一拍,指尖轻轻滑过屏幕,像在触摸一个遥远的梦。可那股动心的感觉却如风中残烟,淡得抓不住,只剩一丝怀念,像秋叶轻飘飘坠地。齐凯从厨房走出来,端着一杯热水递给他,皱眉问:“你今天怎么魂不守舍的?街角那人谁啊?”他笑了笑,关掉手机,低声说:“没事,想起点旧事,可能是我眼花了。”齐凯没多问,坐下来靠在他肩上,手指轻轻碰了碰他的手,像个无声的安慰。热水冒着白汽,氤氲了他的视线,他看着窗外的夜色,北京的灯火如星海,璀璨却遥远。
他握住齐凯的手,眼里闪着一丝释然,像在与过去说再见。他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夏天,高强的泪水如暴雨,李海的血染红大地,方载舟的吼声震耳欲聋,那些画面如老电影的黑白胶片,模糊却深刻。可现在,他有了齐凯,有了房子,有了稳定的工作,那些曾经的炽热已被岁月磨平,化成心底一抹淡淡的痕迹。他靠着齐凯,低声说:“日式也行,北欧也行,你定吧。”齐凯愣了一下,笑了,捏了捏他的脸:“早听我的不就得了?”他也笑了,眼角弯起,像个满意如今归宿的人。
窗外,夜色深沉,城市的灯火如银河倾泻,映照着每个人的影子。街角的高强点起一根烟,烟雾袅袅升起,像一缕孤魂飘向天际;天安门的方载舟抱着女儿,笑声如风铃,清脆而温暖;车内的李天佑握着爱人的手,眼底藏着一片宁静的湖。岁月如刀,雕琢着他们的模样,带走曾经的热血与伤痕,却也在无声中留下新生。他们曾并肩走过那片血色的荒野,如今却各自站在命运的岔路口,像三颗散落的星子,在夜空中闪烁,遥远却永恒。